新华网北京12月18日电(任禹西)近期,2023中国零售领袖峰会在上海召开,各零售领军企业负责人汇集于此,直面挑战、共同交流和探讨如何“跨周期 聚共识 再出发”。 银泰商业:今后的商场将进入AI时代 在综合零售板块,银泰商业集团董事长陈晓东带来主题为“平行时空”的演讲,他认为需要大家重视的是“科技来了”,此后商场一定进入AI时代,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高效、准确的进行商业化运作。 陈晓东表示,商场此后会是AI的时代。“科技来了,此后的20年是AI的20年,所有你能想象到的都会被AI重做一遍。智慧商业地产、智慧商超、智慧加油站等都是已实现的,并不是未来即将发生的。摄像头由原来只能看得见变得看得清,在高科技的裹挟下,摄像头已经能看得懂了。所有人类希望摄像头能够看懂的事物,摄像头都可以用卷积神经网络系统看懂。” 比如现在的摄像头可以看懂消费者穿的衣服,在商场里看手机、蹲下来系鞋带甚至摔了一个跟头摄像头都可以识别出来。只要不断向摄像头输入语料、图片、录像,它便会通过学习全部识别人类的行为。 当摄像头识别清楚后就会进行决策。现在与消费者交互的事物都是由AI做的决策,今年银泰商业及同行业的门店已大规模部署了柜内机器人,柜内机器人今年已经把确定性同店销售增长提升了7%,原来需要经理做出的判断由机器人代劳,准确率比此前高了很多。因为机器人没有能力方差,很多企业有上百个、上千个甚至上万个经理人,他们之间均有能力方差,且差别还很大。 除了没有能力方差,机器人还可以24小时不休息。“这次银泰直接把机器人开放给供应商,没有设内部防护,现在我们的供应商可以跟机器人直接对话的,目前调试的已经完全商用化了。今后商场一定会是AI的时代。” 沃尔玛:回归顾客,创造韧性增长 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朱晓静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回归顾客,创造韧性增长”主题演讲。 朱晓静表示,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既是从业者面临的挑战,更是巨大的机会。我们认为,创造韧性增长的核心是回归顾客,重新把目光放回消费者身上,回到“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上,回到以对消费者需求、运营效率、企业核心能力构建等百年零售内功的修炼上。 当人们把目标聚焦在顾客上,就会发现很多定义商超的核心构建,比如一站式购物、实体门店等并没有真正过时,它们只是在顾客需求变化的背景下被重新定义,重新定义成基于目标人群的、精选的一站式全渠道购物体验。 以顾客和会员为战略原点,沃尔玛三年前制定了中国的核心战略,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受信任的全渠道零售商”,通过打造差异化的商品力,提升端到端的整体效率和全渠道体验,为顾客和会员持续地创造价值。支撑这三个战略重点的,是数字化升级以及人才、组织、文化的持续建设。 “这几年我们反反复复说的、千淘万漉在持续打磨的,就是这三件事:商品力、效率、全渠道。这三件事都非常重要。但是,我个人会毫不犹豫地说,商品力是最重要的,商品力是一切的基础,是一切的前提。它比门店改造重要,比电商流量重要,比品牌公关重要,比配送时效重要。刚才说到的这些都是放大器,是乘数,而商品力是乘法的基础。构建商品力的核心,就是聚焦目标人群,构建满足他们需求的,为他们而打造的有意义的差异化。”朱晓静说。 京东到家:生态共建,即时零售的可持续增长 在商超和便利店板块,京东集团副总裁、达达集团总裁何辉剑带来主题为“生态共建,即时零售的可持续增长”的演讲,分享即时零售未来发展新趋势为“高增长、全品类、生态化”,零售商和品牌商需具有数字化能力。他认为,数字化能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运营。 何辉剑表示,做好即时零售需要具备数字化的能力、本地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即时配送能力,从整个零售行业来看,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数字化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加精细化的运营。对零售商来说,今天所经营的生意和几年前经营的生意完全不一样,几年前,商品搬到货架后便可直接销售,而如今线上零售涉及多端多场景,有没有一个很好的工具管理自己全渠道业务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于品牌商来说。通过即时零售实现把品牌线下的货品数字化,此前,品牌铺下去的货是否有库存、在哪里都是未知。今天几乎所有线下门店都上线了网络平台,品牌商通过后台系统去可以了解货品在哪里、有多少库存、了解产品的用户规模以及渗透率,因此对于零售商和品牌商来说,均需要有数字化能力。 本地供应链整合能力是指针对不同供给的差异化供给整合及运营能力,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资源整合,给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的能力。不同的品类消费者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对于生鲜来说,消费者最核心的需求是“快”,是即时性的需求,具有强即时属性;对于重服务的品类比如家电、电子锁,是强服务属性品类,消费者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根据不同的品类能够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配送方面,针对于不同的大店、中店、小店,基于成本和效率,需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大店来说,配送模式以驻店为主,小店、中小店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类型提供解决方案。过去几年时间,京东到家围绕这三个不同的能力深化服务,未来希望能够携手所有的合作伙伴共建即时零售的生态,共同推进整个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麦当劳:保持品牌初衷,坚持可持续发展 如何保持品牌的初衷,让品牌有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所有从业者都在思考的话题。麦当劳中国首席影响官顾磊从消费者需求变化、消费行为分析、本土研发、数字化赋能等角度,阐述了麦当劳中国的变与不变。 顾磊表示,从1990年在深圳开设第一家餐厅开始,麦当劳进入中国已经有33年。2017年麦当劳(全球)与中信资本、中信集团、凯雷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麦当劳进入了大家所熟悉的金拱门时代。金拱门时代开始以后,麦当劳的本土化运营能力不断加强,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开店的速度不断加速。到今天为止已经有5600多家餐厅,员工20多万人。 “麦当劳在中国发展,我们的初衷一直都没有变——用美味和热爱凝聚社区邻里。当然,麦当劳在发展中也有一些变化,比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变化,麦当劳不断地在调整自己的步伐。” 当前,互联网的快速推进,中国已经成为手机大国。中国消费者生活节奏加快,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较长,对于手机外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30分钟已经成为了一道分水岭。 在满足这样的需求的时候,麦当劳遇见了数字化的大趋势,建立了100%的本土化的数据和IT团队,在南京成立了IT战略研发中心,加强内部研发和能力建设,让数字化成为业务发展的新的驱动力。麦当劳中国的数字化平台能够无缝连接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新需求和新变化,给消费者带来一些新的消费旅程的满足。 “今天我们很骄傲麦当劳中国线上注册会员超过2.6亿,数字化订单生意超过了90%,外送订单超过35%,APP自上线以来累计下载量超过1亿次并在应用商店常年保持4.9分,同时,用自研的IT和运营系统实现AI智能路线规划,商圈规划,精准满足供给需求,达到让消费者30分钟能拿到自己的产品。 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从未忘记坚守麦当劳创始人雷·克洛克先生说的,顾客的核心需求是QSC&V,就是质量、服务、清洁、物超所值。“这是麦当劳始终坚持的经营理念,我们不断用这个来激励自己优化顾客体验,在QSC&V的驱动下,我们也不断的让消费者感受到服务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