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无垠的盐碱滩涂,春不见草,秋不见果,提水即可晒盐,短短几年间变成了10多万亩的生态粮仓。昌邑市柳疃镇青阜农业综合体以粮食生产为核心,以多元化投入、链条化打造、绿色化发展为重点,趟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美丽宜居、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子,是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缩影。
潍河引水 井塘汇流
卤水储地变成良田
“柳疃北部农田的土质盐碱化程度高,种啥啥不行,遇到年景不好经常颗粒无收。”青阜农业综合体负责人、青阜村村主任孙德东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经营过盐业,干过化工,虽然自己的企业顺风顺水,但眼瞅着昌北大片的土地收不了多少粮食,他倍感焦虑。他认为,要想把全国最大的卤水储地变成良田,必须首先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和土质的问题。青阜村往东距离潍河大约20公里,引潍河水解决灌溉水源问题成为孙德东与大家形成的共识。
近年来,青阜农业综合体先后投资1.7亿元,铺设管道37公里,打机井40眼,终于把潍河水引到了青阜田间。饱受缺水困扰的青阜人群情振奋,齐心协力,充分利用闲置空地挖池塘建水库,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大大小小水库湾塘32个,把附近村庄和田野沟渠中的雨水全部收集到水库湾塘中,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流失。这些水库湾塘全部进行防渗处理,旱能浇、涝能蓄,蓄水能力达到了500万立方米,每年还可收集100多万立方米雨水。潍河引水、井塘汇流、倒逼卤水,构建“海绵村庄”,一系列淡水降碱压盐工程的实施有效终止了昌北滩涂水源短缺、海水倒浸、土地泛碱这一历史性灾害。
有了水,就可以进一步解决土质问题。青阜农业综合体近年来先后与国家、省、市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组建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站、病虫害监测站和由16名兼职专家参与的科研攻关团队,依托人才和科技支撑,通过深翻压碱、提取地下卤水等形式,改良盐碱地2.5万亩;通过种植苜蓿、棉花、中药材等耐碱作物来逐步改良盐碱土壤。这些地块经过改良后,种上了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
村民致富 村庄变样
锦绣画卷徐徐展开
土壤改良获得成功后,结束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实行规模化种植势在必行,也成为大部分村民的共识。
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017年,在昌邑市、镇、村和有关各方共同协调努力下,组建成立了昌邑阜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青阜农业综合体的经营主体。青阜村党支部书记孙广州介绍说,阜瑞农业刚成立时,全村364户中有359户以承包土地入股,每户每年可增加收益1000元以上。青阜农业综合体的这种运营模式,让农民获得土地流转、股权分红、经营务工等多种收益,解决村民“打工顾不上种地、雇人种地成本高”等问题。2020年底,企业为村民分红100多万元,村集体和村民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近年来,青阜农业综合体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服务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经营。目前,整村土地流转村庄达到15个,托管土地辐射龙池、卜庄等周边多个乡镇,全部流转托管土面积达到10.2万亩。
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村庄变了新模样。青阜农业综合体近年来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投资100多万元新修道路1200米,栽植绿化苗木3000多棵,村庄道路硬化率、亮化率、环卫托管率均达到100%,村庄一改过去脏乱差的老面孔,街路整洁、村风文明,村容村貌大为改观。2020年,青阜村成功通过评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近年来,青阜农业综合体还先后投资1200万元,新建、整修农田道路36公里,植树100余万棵,打造了三纵一横的农田路网、林网框架,条块分明、脉络清晰的大田景观俨然一幅锦绣画卷铺展在昌北昔日的盐碱地上。
科技助力 人才引领
牢牢守护粮食安全
围绕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青阜农业综合体投资2500多万元建设了青乡为农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大数据智控中心,将水肥一体化、温湿度检测、光照指数等数据统一收集、汇总、研判,用大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技术调控。
依托规模化种植的优势,青阜农业综合体致力于与科研院所深度融合,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设立了抗病虫害小麦育种基地,开展良种培育等核心技术攻关;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设立鲜食玉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担两万亩“山东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昌邑示范区”任务;建立了病虫害防治实验室,病虫害发生率下降了60%。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近年来,青阜农业综合体与多家高校专家团队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平均五六百人次的专家团队在这里进行科研攻关。
近年来,青阜农业综合体还投资1.2亿元购置大型拖拉机、智能配肥机、植保无人机等国内外先进农机装备300台(套),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日烘干能力1050吨的粮食烘干塔和5000平方米的粮食储存库,形成了耕、种、管、收、烘、储、销一条龙社会化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经营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下一步,柳疃镇将在昌邑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着力推动全产业链发展,牢牢守护粮食安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打造乡村振兴全国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