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小菌菇激发大“蘑”力
编前语: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在文化,其中蕴含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新华网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乡味》,记录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鲜活故事,呈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喝菌汤”。初夏时节,在韶关市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园食用菌种植基地,一簇簇饱满的白玉菇紧紧簇拥,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包装车间里,工人在岗位上忙碌着,将菌菇采摘、包装、装箱,运往冷库,送向市场。
食用菌在韶关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韶关市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拓展产业链条,联农带农,助力农户增收致富,并打造“中国食用菌预制菜之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小菌菇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释放大“蘑”力。
从企业到农户 小菌菇撑起产业振兴“致富伞”
小小的食用菌营养价值高,蕴含着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矿物元素。近年来,韶关市凭借优异自然禀赋,发展食用菌产业,创建了两个食用菌省级农业产业园,构建“公司+科研+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其中,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园目前已进驻实施主体11家,园区菌蔬种植规模达12.15万亩,食用菌年产量5万吨以上,年产值约9亿元。
“自2007年投产以来,企业主要销售真姬菇、白玉菇、杏鲍菇等十多个品种的菌类,如今食用菌的日产量接近100吨。”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扬介绍,公司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食用菌全产业链条,并采用“集中生产制种,分散管理出菇”的模式带动农户约7500户,为农户提供食用菌种植技术支持。
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园种植基地的白玉菇。新华网发(吴昊天 摄)
据韶关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韶关市食用菌产量4.47万吨,种植规模及产量占广东省60%以上份额,产品畅销海内外。除了高产量,韶关市食用菌追求高质量。曲江真姬菇、曲江茶树菇和南华草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始兴香菇、南华草菇入选广东省区域公共品牌,南华草菇入选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食用菌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正成为韶关市的一张特色品牌名片。
“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对推动食用菌产业十分重视,通过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带动千家万户来种植加工食用菌。我们的目的是实现三产融合,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韶关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许益云说。
生产线上,工人完成菌菇包装、装箱等工序。新华网发(吴昊天 摄)
从田头到餐桌 打造“食用菌预制菜一桌菜”
2023年2月,“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韶关市抢抓预制菜发展机遇,通过打造“食用菌预制菜一桌菜”预制菜系列菜品,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力争通过预制菜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
如何打造“食用菌预制菜一桌菜”?据介绍,韶关发挥食用菌、香芋、竹笋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借助“粤菜师傅”的智慧和力量,讲好韶关饮食文化故事,打造“食用菌预制菜一桌菜”。此外,韶关星河、广东雪印、广东亚北等一批企业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研制开发了卤三珍(杏鲍菇、平菇、香菇)、南华草菇秘汁遥田鸽等食用菌预制菜。
“围绕食用菌预制菜一桌菜,我们推出‘韶州家宴’食用菌预制菜品牌和‘韶关食用菌’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留住家乡的味道,留住乡愁,留住妈妈的手艺。”许益云表示。
此外,韶关还出台《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组建了韶关预制菜产业联盟和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韶关分院,通过“现代农业+美食文化+休闲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抢抓预制菜发展机遇,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
如今,韶关市食用菌产业链初具规模,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接下来,韶关市将加强食用菌品种研发,积极招商引资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加大韶关食用菌品牌宣传力度,强化产业融合,努力打造“中国食用菌预制菜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