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元级城市如何守护全民健康?在广东佛山,当地近年来围绕如何让居民“不得病、晚得病、好看病、看好病”,走出一条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小孩到老人,从校园到企业,从医疗到预防……佛山因地制宜、联动协调,积极践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一个惠及全市960万常住人口的“健康样板”,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打造成形。
“一老一小”托起民生
80多岁的顺德区均安镇村民欧阳伯伯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痛风等疾病,子女平时工作繁忙,难以照料好老人成为全家的痛点。
前些年,欧阳伯伯住进了新成立的均安天连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在这里,他平时跟大家有说有笑,感到不舒服就能看医生。“他在中心,我们做子女的都很放心。”老人的儿子说。
养老有“医”靠,这是佛山探出的一条新路。在均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闲置资源开设了养老服务,解决失能、失智等特殊老人“医院里不能养老,养老院里不能看病”等痛点。“十四五”以来,佛山全市新增医养结合床位3000余张。
幼有所育,是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的另一端。针对婴幼儿托育服务,佛山积极构建多元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并提出具体指标。
顺德区明确提出,到2025年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不少于5托位/千人。当地启动“健苗计划”,由国有企业与龙头托育机构合作,计划覆盖全区10个镇(街道)新建30家普惠性托育机构。首家建成的顺控健苗托育园提供近220个托位,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托育服务。
“一高一低”资源可及
去年7月,家住顺德区伦教街道的退休教师标叔因腰痛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家庭医生初步查看后,建议他到上级医院做CT检查。
标叔得知,当地社卫中心和上级医院的信息系统已经互通,自己在社区就开出了上级医院的检查单并缴好费,不用重复挂号、候诊、开单。“之后也不用拿着结果两头走,社区医生就能看到检查检验信息。”他说。
近年来,佛山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市优、区强、镇活、村稳”的卫生健康发展新格局,正在全市构建成形——市一级着力建设高地,全市投入16亿元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重点支持11家医院;区一级强调提质增效,全市12家三甲医院中区级医院就占8家;镇(街道)一级建立健全灵活机制,充实基层服务内涵;村一级保持稳定,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佛山充分把握各级卫生健康工作的功能定位和主要矛盾,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陈爱贞说,“目前全市81%以上镇(街道)辖区内设有二级及以上医院,群众在家门口就拥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医一防”守护健康
佛山是全国唯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全国第四个工业产值超3亿元的城市,企业数量众多,广大职工健康如何保障?佛山给出了“医防融合”这一回答。
在顺德区,当地以“基层紧密型健康共同体”为依托,探索建立了由健共体与企业协同为员工提供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的医防融合服务。目前顺德区已有84家企业与相关健共体签订医企融合协议。2023年,顺德区共16.07万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连续三年增长;职业病病例同比下降29.27%。
医防融合的另一个重点,落在医校融合。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洪新田说,顺德区从实际需要出发,2023年开始由健共体派出专科医生进驻学校卫生室提供专业服务。
这一年,顺德区33间试点学校卫生室累计派驻医务人员3855人次,开展学生诊疗服务81204人次。
在大良街道的西山小学,当地健共体为全校配备了全科、中医、公卫、护理等专业等5名医务人员,并由辖区卫生站站长担任学校健康副校长。“如今校园健康更有保障。”西山小学副校长吴艺说。
“当前,佛山正积极推进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助力高质量发展。”佛山市副市长文曦说,“我们将继续打好‘佛山功夫’、展现佛山智慧,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